摘要:季节变化是大自然的规律,四季交替,年复一年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庄稼如此,人亦如此。冬季是肿瘤患者的“多事之季”,冬季若不注意调养,则对康复十分不利。那么肿瘤病人冬季如何科学康复养生呢?做到下面这几点,有
季节变化是大自然的规律,四季交替,年复一年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庄稼如此,人亦如此。冬季是肿瘤患者的“多事之季”,冬季若不注意调养,则对康复十分不利。那么肿瘤病人冬季如何科学康复养生呢?做到下面这几点,有助您平安过冬。
一、肿瘤病人冬季进补和饮食五个原则
冬季气候寒冷,肿瘤患者需要保持一定的热量抵御寒冷,同时又要避免高蛋白、高脂肪饮食,所以,肿瘤患者在冬季应该如何进补显得尤为重要。肿瘤患者冬天进补要遵循“低脂肪、少量优质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合物”的总体原则。
1、多吃主食,适当吃低脂肪、优质蛋白食物。
大量蛋白、脂肪的摄入会增加包括肝脏、胰腺等器官在内的消化系统的负担,因此,低脂肪、少量优质蛋白质的饮食结构特别适合肿瘤患者尤其是肝癌、胰腺癌的患者。含有优质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较多见的有鲤鱼、虾、蛤肉、蟹肉、牡蛎、鹌鹑蛋、木耳及各种豆制品等。另外,没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也可以吃蜂蜜、马铃薯等含糖较多的食物以补充热量。
2、宜食温热性并含钾、钙的食物。
寒冷会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,导致排尿增多,随尿排出的钠、钾、钙等无机盐也较多。钠可以从食盐中获取,钾、钙则主要来自其它食物。因此,冬天进补时,应该多吃含钾、钙等无机盐较多的食物,例如多吃一些香菇、芋头、板栗、桂圆、南瓜等温热性质的食物。香蕉虽然含钾较多,但性质寒凉,冬天不宜多食。
3、增加维生素A、C的摄取。
增加维生素A、C的摄取,也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,而维生素A主要多来自胡萝卜、深绿色蔬菜等;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。
4、芝麻、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。
寒冷天气使人体对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。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,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。因此,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,如芝麻、葵花子、乳制品、酵母、叶类蔬菜等。
5、中医药辨证调理。
肿瘤患者阴阳失调,体内还存在“邪毒”,单纯的食补往往不够,还应辅以中医药辨证调理,以求药食合一,双管齐下。
二、注意病毒细菌的传播
天气寒冷并不意味着病毒细菌传播速度慢,相反,肿瘤患者由于经过抗肿瘤治疗,抵抗力下降,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,因此特别需要注意:
1、保暖的同时注意开窗通风;
2、避免经常出入人多密闭的公共场合;
3、注意天气变化,时刻注意防御感冒等疾病;
4、千万记住和医生约好的复查、治疗不能延误。
三、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
对于充满“负能量”的肿瘤细胞来说,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,多和家人交流沟通,良好的睡眠和精力,是击败肿瘤的有力武器。肿瘤患者往往伴随着情绪抑郁,常表现为精力涣散、易疲劳、情绪低落、不愿交流,晒太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持心情愉悦的方式,还能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,延缓衰老!同时,睡眠时间的适度延长,睡眠质量的提高,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四、适当运动、锻炼
在不影响身体的情况下,适当注意运动,进行小强度的锻炼,比如,边晒太阳边散步,或者短距离的登楼梯。
五、室内空调不要开太高
冬天房间里大多会开空调,但温度不要太高,温度过高容易促进癌细胞增殖,所以空调温度要调得低点,并最好保持室温恒定。房间内一定还要保持湿润,否则患者容易身体缺水,不利于病情的康复。冬季室内外温差大,时刻注意保暖,在室外走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,预防流感等冬季疾病。
六、提高免疫力是关键
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天然屏障,可产生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,所以,要想防癌、抗癌,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非常关键的。
身边经常有一些喜欢吃生葱、生蒜的“重口味”人士,那么
科研动态2022-05-15
先前关于血压(BP)与癌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由于服用抗
科研动态2022-05-12
葡萄糖是食物中常见的糖,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。
科研动态2022-08-18
一、《健康云南行动(2020-2030年)》的起草背景及过程党
健康20302021-12-29
2021年,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,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进
健康20302021-12-29
近日,中共福建省委、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《“健康福建
健康20302021-12-29
癌症患者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,但是癌症患者在禁忌的认识
营养宜忌2021-12-23
豆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豆腐是中国人重要
营养宜忌2021-12-23
很多人在不幸罹患癌症之后,变得小心翼翼,吃东西非常忌
营养与康复2022-03-11
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,又称纤
营养宜忌2021-12-23
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,营养师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
营养宜忌2021-12-23
鱼肉肉质鲜美,营养丰富,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。
营养宜忌2022-03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