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-23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°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》篇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等长,北半球过了秋分,阴气逐渐胜过阳气,气温渐低,此时“一场
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-23日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°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》篇记载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秋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,昼夜等长,北半球过了秋分,阴气逐渐胜过阳气,气温渐低,此时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感受会更加明显。
在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”。所以,在入秋之始,就应该着手调养身体,防御疾病,而秋分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。
起居养生,早起早睡
秋季,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,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,宜早睡早起。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,以养“收”气;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夜愈深,寒气愈重,易入侵体内,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,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。
适当秋冻,上身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,有意识的让身体“冻一冻”,能使人体的防御机能得到锻炼和激发,增强御寒能力。秋冻要有限度,以自己感觉不太寒冷为准,而且下身最不宜受寒,短裤、短裙、凉鞋此时已不合时宜了。
饮食养生,防秋燥
秋分以后,气候渐凉,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。要注意忌口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黏的食物,戒烟戒酒,忌暴饮暴食。在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中记载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所以,秋季肺经当令,最适合养肺。因此,秋季养生,一要养收,二要养肺。在秋季的饮食习惯要少辛多酸,因为酸味收敛,辛味发散。可以吃些山药、莲藕、花生、糯米、秋梨等润补之食。
情志养生,切莫悲秋
秋令内应于肺,情志主忧,对人体会带来一定的影响。一般而言,秋季人的情绪不大稳定,易于烦躁或悲愁,尤其是草枯叶落,花木凋零,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萧条、凄凉、垂暮之感,引起悲伤忧愁的心绪,而悲忧最易伤肺。
秋季养生要使情绪乐观,享受累累硕果的喜悦。长假期间可约上亲友到农家采摘丰收的蔬果,也可登高赏景,饱览奇景,开阔视野,居高临下,一览众山小,必令人心旷神怡。不悲愁忧伤,收敛神气,才能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好准备。
运动养生,轻松平缓
秋季养生,以“收”为主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,比如:健走、打太极拳、骑自行车、跳舞,登山等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运动时以周身微热、尚未出汗最佳,切勿大汗淋漓。这样既能得到锻炼,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,引发疾病。同时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,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,太阳落山前就结束。白天运动时可以趁机晒晒太阳,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钙吸收,对腰腿后背经常酸疼的朋友很有帮助。
最新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更新了关于饮奶量的推
行业观察2022-06-22
一直以来,吃鱼有益健康是我们的固有认知。鱼肉蛋白质含
科研动态2022-06-20
一听到“肿瘤”二字,大家都会不寒而栗,如果再听到“肿
科研动态2022-01-10
《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连云港建设实施方案》是贯
健康20302022-06-14
2016年8月19日至20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与
健康20302022-01-06
棕榈酸(PA)是人体内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,占人体内总脂肪
科研动态2022-01-06
处暑的到来,表示炎热的夏天就要终止了,意味着秋天的开
营养与节气2021-12-30
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,不幸罹患肝癌,患者的消化系
营养与康复2022-03-29
小暑标志着出梅、入伏,就是黄梅天气即将结束,炎热三伏
营养与节气2021-12-30
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,胃癌术后的饮食问题需要认真考虑。
营养与康复2022-03-26
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。“中医认为,春分时,上升之阳气与
营养与节气2022-03-26
陈皮性温;味苦、辛;归肺、脾经。功效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
药食同源2022-03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