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健康2030 行业观察 科研前线 营养与康复 营养与防癌
营养与节气
营养与节气
当前位置:营养与康复 > 营养与节气 > 浏览文章

惊蛰养生|惊蛰到,春雷响,多吃韭菜和雪梨,补肾补阳解春燥

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:2022年03月04日

摘要:俗话说“惊蛰养生做的好,一年不往医院跑”。惊蛰时节,气温开始升高,但是空气湿度没有跟上,天气干燥,人容易上火。惊蛰乍暖还寒时,注意养生,惊蛰要春捂,防寒保暖,在饮食上更要注意。那么,在惊蛰期间,如何通过饮食来养生

俗话说“惊蛰养生做的好,一年不往医院跑”。惊蛰时节,气温开始升高,但是空气湿度没有跟上,天气干燥,人容易上火。惊蛰乍暖还寒时,注意养生,惊蛰要春捂,防寒保暖,在饮食上更要注意。那么,在惊蛰期间,如何通过饮食来养生呢?

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,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,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使自身的精神、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,生机盎然。

中医讲:“肝主青色,青色入肝经。”从饮食方面来看,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、令五脏和平。日常饮食要清淡健脾护肝,少酸多甜多吃些水果缓解春燥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、新鲜蔬菜,如春韭菜就是非常好的惊蛰养生补品,梨子就是非常好的缓解春燥、健脾护肝的水果。

推荐惊蛰蔬菜——韭菜

中医食疗中韭菜俗称起阳草,对于阳气不足经常四肢发凉、手脚气血运化不足的人,适当的摄入一些韭菜,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发气血流通和阳气提升的作用。韭菜能够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,由此调节肠道的微生态,提高免疫力,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发挥出积极作用。

韭菜因为富含膳食纤维,在禁忌方面,比如有溃疡性结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人,在食用韭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多量的摄入,否则可能会加重创面负担而引起病情的加重。对于肝阳比较上亢或者是心火比较壮的人,如果体内的阳过于壮,在吃韭菜的时候也要严格限制,否则因为激发阳气的作用,也可能会引起目赤、咽喉肿痛这样的不利结局。

惊蛰养生|惊蛰到,春雷响,多吃韭菜和雪梨,补肾补阳解春燥

韭菜盒子

食材:

新鲜春韭菜250克,鸡蛋3个,中筋面粉200克,粉丝80克,酵母、盐、香油、耗油、白胡椒、五香粉、生姜泥等。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食材种类和数量。

步骤:

1、开水60克加入到中筋面粉225克中,搅拌均匀。

2、酵母1/8小勺,加入到室温水75克中,搅匀。

3、将酵母水,加入到面粉中,再加入盐和油,揉到看不到干粉。

4、饧面20分钟。再揉面,再饧面1小时。

5、拌馅:韭菜切碎。

6、锅中倒油,油热后,转小火,倒入打散的3个鸡蛋,一边倒鸡蛋一边不停的搅拌。

7、粉丝2小把,放入开水锅中,煮软了,捞起放冷水中。

8、韭菜,鸡蛋,切碎的粉丝,加入香油,搅拌。

9、再放入蚝油,生姜泥,白胡椒粉,一点五香粉,搅拌后,补少许盐。

10、面团6等分,取其中一块。擀成椭圆状。

11、放入韭菜,面皮对折封口。

12、捏出花边。

13、锅里倒少量油,放入菜盒,小火慢慢烙,底面成型后,翻面。

14、中途适当翻面,盖上锅盖,烙熟出锅。

15、出锅后,盘子里放上纸,做好的韭菜盒子落着放,并用盖子盖上,保持其柔软。

16、皮薄且柔软,馅料香。

推荐惊蛰水果——雪梨

雪梨味甘性寒,含苹果酸、柠檬酸、维生素B1、B2、C、胡萝卜素等,具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之功效,特别适合秋天食用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梨者,利也,其性下行流利。它药用能治风热、润肺、凉心、消痰、降火、解毒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,梨确有润肺清燥、止咳化痰、养血生肌的作用。因此对急性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出现的咽喉干、痒、痛、音哑、痰稠、便秘、尿赤均有良效。梨又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,所以高血压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病人常吃梨有好处。

梨可以生吃,也可以蒸,还可以做成汤和羹。但是梨性寒,一次不宜多吃。尤其脾胃虚寒、腹部冷痛和血虚者,不可以多吃,多吃易伤脾胃。

惊蛰养生|惊蛰到,春雷响,多吃韭菜和雪梨,补肾补阳解春燥

冰糖蒸梨

食材:

雪梨一只,冰糖几颗。

步骤:

1、雪梨沿上部三分之一处削开形成顶盖。

2、挖空中间梨核,中间填上冰糖,盖上盖,用牙签封口。

3、上火隔水蒸1个小时左右。

参考文献/参考资料/转载地址:

营养动态观察

营养与康复

营养与预防

特别声明:本站之信息仅供学习参考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作为其他任何指导依据,请理性阅读。
Copyright R 2012-Now cahelp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ICP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7409号
特别声明:本站信息仅做参考,不作为任何消费指导依据。
ICP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7409号-5

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