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健康2030 行业观察 科研前线 营养与康复 营养与防癌
行业观察
行业观察
当前位置:营养与康复 > 行业观察 > 浏览文章

“万能”酵素 你是不是还在认真吃?

信息来源:中国临床营养网 发布日期:2021年12月20日

摘要:酵素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养生品,市面上宣传酵素的功能五花八门,什么抗氧化、润肠通便、美容瘦身等,让很多消费者为之痴迷。可是,酵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?酵素到底是什么?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酵素。

酵素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养生品,市面上宣传酵素的功能五花八门,什么抗氧化、润肠通便、美容瘦身等,让很多消费者为之痴迷。可是,酵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?酵素到底是什么?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酵素。

“万能”酵素 你是不是还在认真吃?

一、什么是酵素?

酵素一词源自日语,意思是生物催化剂,也就是酶。酶可以促进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功能,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。人体的新陈代谢、营养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的催化。

然而,我们身体真正起作用的酶,基本都是自身合成的。酵素(酶)吃进去后,会被胃酸消化,失去原有的活性,根本来不及发挥它所说的功效。

市面上的酵素多以动植物、菌类为原料,经微生物发酵而成,它们并不是酶,更类似于发酵产品,给消费者带来很大误解。水果酵素就是果汁发酵后的饮品,用处不大但含糖量极高。


二、眼花缭乱的功能,只为了让你上套

不可否认,酵素中的一些营养物质经发酵后容易被人体吸收,可能有助于消化和排便,但总的健康效应绝不比新鲜的蔬菜水果好,也并非万能的养生产品。来盘点一下常见的圈套:

1. 减肥瘦身

商家宣传酵素减肥的原理很多,“激活燃烧脂肪的酶”、“阻断油脂热量”等,其实都是无稽之谈。实际上,酵素的作用最多只能帮助消化食物,对体重没有多大影响。

而那些靠吃酵素瘦了的人又怎么解释呢?如果把酵素当成主食,的确能瘦得快,但这是节食带来的短期效果,而不是酵素的作用。酵素营养成分稀少,能量摄入严重不足,伴随而来的是生理功能紊乱和体重反弹。

2. 抗氧化

酵素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,可以抗衰养颜,这是商家大力推崇的卖点。实际上SOD在水果蔬菜和人体中都大量存在。央视网一项实验显示,一款上千块的酵素每毫升含SOD为428单位,而一克生菜的SOD含量就有466单位。与其花几百上千买酵素抗氧,还不如一斤菜叶来得直接。同样,口服的SOD在胃中就被破坏,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,完成抗氧化等任务。

3. 改善肠道功能

酵素中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有机酸,它们对肠道菌群确实有利。不过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谷物的含量更高,效果也更好,其中的粗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。

而商家为了功效更会加入其它物质。据报道,杭州63岁的王阿姨为治疗便秘,坚持食用酵素三年,却患上结肠黑变病,肠子布满蛇皮一样的棕黑色花纹。该病主要由蒽醌类泻药引发,如番泻叶等,长期服用会造成肠道蠕动力减弱、肠道变黑甚至癌变。王阿姨所吃的酵素很有可能添加了泻药成分,对健康百害而无一利。结肠黑变病与正常肠道

三、危险的自制酵素

除了市面的酵素产品,不少人还热衷自制水果酵素。一层水果一层糖,加水密封一段时间,一桶“酵素饮料”就完成了。先不说功效如何,水果酵素含大量的糖,对血糖就不利。而且酵素不像酒精具有杀菌功能,发酵过程中很可能繁殖出不明致病菌,长期饮用轻则呕吐腹泻,重则中毒致癌。

而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,在发酵一周后含量也会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,还不如直接吃水果。

总结:酵素不是万能营养品,更不是暴饮暴食后阻断热量脂肪的后悔药。比起酵素,吃水果蔬菜的保健作用更佳,果蔬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,能激活体内酶的活性。如果为了健康的身体和身材,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,控制饮食加规律性锻炼,才是最优的选择。

人体无法吸收外来酵素,减肥没有捷径,少吃多动才是正途!

世间没有万能的营养品,更没有立竿见影又不伤害身体的减肥药。均衡饮食,多吃水果蔬菜的保健作用更佳。果蔬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,能激活体内酶的活性。控制饮食、合理锻炼,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,才能带来更健康的身体和身材。为了减肥,少吃多动比吃酵素更安全,效果更好。

参考文献:

[1]朱政,周常义,曾磊,江锋,苏国成.酵素产品的研究进展及问题探究[J].中国酿造,2019,38(03):10-13.

[2]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. 酵素减肥原理与成分无必然联系[N]. 中国食品安全报,2018-06-26(A02).


参考文献/参考资料/转载地址:

营养动态观察

营养与康复

营养与预防

特别声明:本站之信息仅供学习参考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作为其他任何指导依据,请理性阅读。
Copyright R 2012-Now cahelpc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ICP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7409号
特别声明:本站信息仅做参考,不作为任何消费指导依据。
ICP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7409号-5

关注公众号